豆粕市場自6月上旬開始呈現震蕩走高趨勢,本周更是演繹了瘋狂的暴漲行情,局地豆粕現貨均價最高甚至突破200元/噸。在自身供需基本面偏空的影響下,市場又是因何出現如此驚人走勢的?能夠持續多久? 近期國內玉米、豆粕兩大主要飼料原料分別上演不同的行情走勢。玉米市場自臨儲拍賣開啟后一直維持窄幅波動,價格運行區間基本圍繞拍賣成交價格震蕩,近期出現翹尾跡象,主要集中在華北黃淮個別地區。隨著產區天氣炒作的不斷升溫,玉米市場不溫不火的行情何時結束? 豆粕市場自6月上旬開始呈現震蕩走高趨勢,本周更是演繹了瘋狂的暴漲行情,局地豆粕現貨均價最高甚至突破200元/噸。在自身供需基本面偏空的影響下,市場又是因何出現如此驚人走勢的?能夠持續多久? 
中美貿易爭端升級 豆粕再度上演暴漲戲碼 其實早在3月底,中美貿易爭端初現端倪時期,我國豆粕市場開啟首輪暴漲行情,價格一度漲至近16個月最高點。隨后受到供應寬松、需求疲軟的影響,開始回吐前期漲幅且跌至年內低點。而引發本周豆粕暴漲的原因與上一輪基本一致:市場重拾中美貿易爭端引發的價格大漲。 我們從豆粕價格走勢圖不難發現,7月6日我國正式加征美國大豆25%關稅后并未如預期般出現暴漲行情,而是較為理智的緩慢上漲。主要處于各界仍對雙方關系緩和存在希望。然而,8月1日美國發表聲明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的征稅稅率由10%提高至25%,而且8月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式公布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清單。我國立即出臺相應加稅措施且與美方同時執行,令市場預期的貿易爭端緩和的希望渺茫。 國內豆粕期現市場均迅速做出反應:連盤豆粕期價出現漲,F象,而豆粕現貨價格一周漲幅在150-200元/噸,沿海主流油廠報價全面突破3200元/噸價位。 
除此之外,引發本輪暴漲的另一個原因是出自豆粕自身供需基本面: 1、供應并如預期寬松:7月我國大豆進口量約為800萬噸,環比下滑8%,同比下滑20.6%,同時比之前市場預期的900萬噸減少近100萬噸。據了解,由于裝船緩慢及交通物流張力影響,7月部分船期將推遲至8月到港,預計8月大豆進口量達到900萬噸以上,但也有部分機構根據船期預測:8月大豆到港量在800萬噸附近,均低于前期市場預期。 2、需求緩慢回升:當前油廠壓榨利潤不佳,采購節奏較為緩慢。不過隨著四季度終端需求回暖,以及進口成本大幅攀升且存在缺貨的心理預期,油廠采購補庫意愿將逐漸強烈。 3、進口成本大幅提升: 
按照28%的進口關稅計算的話,美灣大豆10月船期進口到岸完稅價飆漲至3987.9元/噸,而折算成豆粕成本價的話就達到3694元/噸的高位。而同樣是我國進口大豆主來源的南美地區,中美貿易戰推動巴西大豆升貼水持續暴漲,而阿根廷減產嚴重導致大豆價格持續提升;巴西10月船期大豆到港完稅價為3587.9元/噸,對應的豆粕保本成本位3169元/噸;阿根廷10月船期大豆到港完稅價為3602.6元/噸,對應的豆粕保本成本位3236元/噸;算下來仍與美豆之間相差近400元/噸。 四季度豆粕漲價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四季度南美大豆供應旺季逐漸結束,市場預計我國市場存在的供應缺口超過1000萬噸。為了彌補這個缺口,只能加大其他國家的大豆進口量。近日市場又傳出:中國已經批準阿根廷豆粕進口。不過因加征關稅而造成的供應缺口很難完全從其他進口國及途徑填補,分析機構評估中國進口商將在四季度購買美豆。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決定未來國內豆粕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依舊集中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市場也有傳聞,美國豆農將希望寄托在“曲線救市場”上,也就是將大豆賣到其他國家,再由其轉賣至中國。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如何四季度大豆供應成本提升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甚至會出現供應斷檔現象。市場對未來價格行情走勢看漲預期較強。巴西大豆供應在四季度將大幅下降,若進口美豆必然會導致成本大幅提升,加之需求終端逐漸恢復,行情寶認為未來豆粕價格繼續上漲概率較大。 玉米市場短期企穩、長期看漲 
不同于豆粕市場上演的瘋狂行情,玉米市場目前一直保持不溫不火的運行趨勢。原因無他,主要是臨儲拍賣期間,對于供應主體是政策糧的市場來說,價格自然圍繞拍賣成交價格窄幅運行。隨著各地新玉米陸續上市,影響未來玉米價格運行的因素將集中在新糧生長情況、市場需求等方面。短期來看,國內玉米市場將繼續維持整體企穩、局地波動的行情運行。長遠來看,市場對新季玉米市場供應偏緊預期較強;權威機構預測,新季度玉米市場供應缺口超過2000萬噸,因此后期需繼續關注天氣對各地新季玉米生長的影響情況。 (文章來源:行情寶,作者:趙恬)
|